top of page

場次 T4-2

地點: L402 (崇禮堂)

時間: 12/27 11:00-12:30

主持人:廖抱一博士(臺北市立大學 人文藝術學院 舞蹈學系副教授)

T4-2-1

T4-2-1

跳舞的自我認同轉向脈絡—以拉邦動作分析作為介入藥引

發表人:洪瑩慧

摘要:

  跳舞與療癒從中古世紀便有記載,至1960 年代舞蹈治療(Dance/Movement Therapy)透過研究論述舞蹈與心理治療整合的脈絡,舞蹈做為整合一個人生理、心理、認知、社交、精神層面的心理治療方法的論理逐漸成熟,獨立成為教育學門,在學術與心理治療領域漸漸被認同。世界衛生組織亦於2019年的健康促進報告中,證實舞蹈的療癒力。

  舞蹈敘事治療在舞蹈治療與敘事治療基礎上,運用身體語言,作為陪伴人們穿越生命亂流的方法。過往研究皆重視此方法操作之哲學底蘊,在舞蹈俱身性(Embodied)、創造性特質上,外化人與問題的關係、解構並重構生命經驗,呈現人們心理層面認同的身體故事。

  本研究以質性方法進一步深入分析,探究拉邦動作分析(Laban Movement Analysis)在此模式操作過程之脈絡。結果發現Body應用於暖身活動;Effort用以擷取身體動作成為主題,深化其經驗,並在端點間進行動作創造;最終以「Function/ Expression」、「Inner/Outer」及「Exertion/Recuperation」進行深化經驗的對話,轉換人們舊有經驗,成為自我認同的新基石。

關鍵字:舞蹈敘事治療、舞蹈治療、拉邦動作分析、敘事治療

T4-2-2

T4-2-2

在舞動中的重生之道:舞蹈敘事治療的見證之旅 

發表人: 詹雅菁(第一作者)、洪瑩慧(通訊作者) 

摘要:

  跳舞(Dance)是身體訊息最直接、實質的能量展現。身體動作蘊含意識層面未能覺察的心理訊息,舞蹈敘事治療便是整合舞蹈治療與敘事治療的工作模式,使人有機會在舞蹈中啟動能量,跳出屬於自身轉化的生命之舞。

 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方式,透過一位社工背景之團體協同領導者視角,歸納分析有性創傷經驗的女性,參加六次舞蹈敘事治療團體的轉化經驗。研究者透過分析,再次驗證團體當下療癒發生的脈絡,再次見證身體動作產生的動能,可以協助人們在動作中重新聚焦自我能量;並在身體語言與聲音語言對話中,活化帶出新的自我認同。

  研究也發現成員透過身體線條流動,身體間的組合變換,在節奏中釋放動作,連結全身以及內在感受,「放開心胸的動,好像也打開了自己」。成員在群體中激發了自身那份久違的活躍、興奮之生命力。

  研究者透過這些發現,見證了舞蹈的能量一旦經由適當引導,產生動能,便能轉換成治療能量,注入不同方式回應生命困難,進而有機會撞擊出自我的重生之道。

 

關鍵字: 舞蹈能量、舞蹈敘事治療、身體動作、自我認同

T4-2-3

T4-2-3

隨著時代演進的概念: 費登奎斯方法中的自我形構

發表人:陳代樾

摘要:

  身心學技巧(somatic techniques)可以看作是一種關於個人的身體實踐,也能從社會的角度剖析其所生成的時代,甚至去檢視其中對自我的本體預設。費登奎斯方法(The Feldenkrais Method)由物理學家暨柔道黑帶Moshe Feldenkrais從50中期到80初期在特拉維夫、倫敦和美國各地授課所建立。其中「自我意象」(self image)是這個方法中的核心概念,其中有對社會建構的反思,也有從當時的神經科學汲取概念來解釋其實踐的方法與目的。

  在費登奎斯的傳記A Life in Movement (2015)中,Mark Reese認為自我意象的概念受到神經科醫師Paul Schilder的The Image and Appearance of the Human Body(1950)所啟發,其中除了「身體意象」(body image)的神經生理學原理,諸如「區分與整合」(separation and integration)等概念也被當成是教學策略納進費登奎斯方法中。

  然而80年代至今,隨著認知神經科學方法的快速發展和意識哲學的跨領域合作,「身體意象」與「身體模式」(body schema)在不同的領域皆有許多後續的討論。哲學家Shaun Gallagher在How the Body Shapes the Mind (2005)中對這組概念做了完整的回顧與澄清。我將從他所定義的「身體意象」與「身體模式」重新理解費登奎斯方法的「自我意象」,找到一種當代的詮釋。

關鍵字:自我、身體模式、費登奎斯方法、認知神經科學

bottom of page